【中华文化走出去】孔子学院:编织中华文化连接世界的纽带-凯发k8娱乐

【中华文化走出去】孔子学院:编织中华文化连接世界的纽带-凯发k8娱乐
【中华文化走出去】孔子学院:编织中华文化连接世界的纽带
  文字:黄蓥 周自恒 陈宝茵 邓铃焱 陈曦 林蔓琳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宾锐光 周喆  发布时间:2022-08-28 (点击:)


编者按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外语院校寄予殷切期望:“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多年来,广外勇担新时代历史重任,积极发挥外语专业特色和优势,用多语言技能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展现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外新闻网特策划“中华文化走出去”系列报道,讲述广外师生对外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好故事,让广大师生从中感受文化力量、文化情怀,共同坚定文化自信。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汉语热”持续升温,外国友人对中国充满好奇和向往,希望通过学习中文来增进对这一神秘东方文明古国的了解。在政府的支持及民众的积极参与下,多地孔子学院的建设蓬勃发展,成为了传播中华文化、维系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

自2006年建设第一所孔子学院以来,广外先后与日本札幌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佛得角大学、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葡萄牙波尔图大学以及澳大利亚澳中教育集团合作建设了七所孔子学院(课堂),是广东省内建设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2017年、2020年,汉语教育先后被纳入到佛得角和埃及的国民教育体系中,迎来了汉语教育在当地的高速发展。2021年11月,广外与香港理工大学、澳门大学、中山大学等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八所建设有孔子学院(课堂)的高校共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孔子学院合作大学联盟”。十六年过去,广外孔子学院办学成果显著,吸引了各地的外国友人加入汉语学习、了解中华文化。

为此,本网特采访了我校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易宗勇,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富强,曾在我校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一年、现于我校修读国际商务硕士的留学生陈志远。通过聆听他们与孔子学院的故事,展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美好前景,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武术巡演现场

热爱:“孔子学院是我的第二个家”

“我将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我毕生的工作,并倾注了所有的感情。”现任我校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易宗勇郑重而动情地说道。这是他长期致力于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推动力。

易宗勇先后在我校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葡萄牙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担任中方院长。他说,这两段经历让他无比感怀且难忘。易宗勇表示,一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深让他很受触动。其中有位约莫三十岁的秘鲁小伙的故事令他终身难忘。这位小伙子从小便喜欢中文并坚持自学,出于对中文的痴迷,一听说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建设了孔子学院,便立刻报名参加。为了上课,他不顾每次五六个小时的舟车劳顿,甚至借住在朋友家,通过坚持和努力,他最终顺利申请了奖学金并到中国学习交流,后来还获得了我校汉语硕士学位。

作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易宗勇看到了投身海外中文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当地外国友人的学习热情。和他一样,身处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的周富强院长也有相同的感慨。

易宗勇(前排左四)与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学生赴澳门体验中国文化

“淳朴、自然、可爱。”在谈起佛得角当地学生时,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富强这样形容道。他说,学生们对于中华文化有着极高的兴趣和热情。其中,赵毓祥同学便是典型。2015年,怀着汉语梦,出身土木工程专业的赵毓祥进入佛大孔院学习。“绝不放弃,坚持是我的强力,成功是我的目标。”这是赵毓祥的微信签名。他坚持学习汉语五年,勤学好问让他成了周富强办公室的常客。2018年,赵毓祥摘得“汉语桥”大赛佛得角赛区冠军;2021年,他成功通过了海外志愿者考试,正式成为佛大孔院的一名海外志愿者。“这就是功不唐捐啊,大家持续的努力有了成效。”周富强自豪地说到。业余出身的赵毓祥成功考取了教师资格证,这无疑是对孔院教学的极大肯定。现在,赵毓祥又回到了汉语梦开始的地方,从求知若渴的学生,成长为授人以渔的教师。

一路收获,一路成长。在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里,学生陈志远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2018年,陈志远在朋友的鼓励与支持下,决定进入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当时,学习汉语在秘鲁并不是大势所趋——除了秘鲁人的母语西班牙语以外,当地人大多学习英语、法语。正因如此,进入孔院学习汉语对陈志远而言无疑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所幸,孔院没有让陈志远失望。在孔院进修的这一年里,陈志远不仅学习了汉字、抑扬顿挫的拼音声调、意境优美的诗词歌赋,更对这个地大物博的国度所蕴含的宝贵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进入孔院以前,他以为这里只是一个单纯教授学生汉语知识的地方。后来,他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代表中国文化的剪纸课、书法课、乒乓球课……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让陈志远直言:“我在孔子学院的时间都是特别美妙的。”

“孔子学院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学院,更是我的第二个家。如果没有孔子学院,我就没有这个机会来到中国。”在孔院的支持与自己的努力学习下,陈志远成功通过了hsk三级考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并取得了孔院奖学金,如今,他选择留在我校修读mib(国际商务硕士)学位。

周富强(前排左四)与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部分师生合影

传播: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华夏文明之所以五千年来辉煌灿烂,一大原因是它一直与其他文化交流互鉴、融通发展。孔子学院是弘扬文化的途径之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这里,有一批像易宗勇、周富强一样的人,积极寻求让文化“走出去”的路径,让文化传播搭上改革开放、全球化的高速快车。

在谈及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时,易宗勇意味深长地说,“中华文化要‘走出去’,更要真正‘走进去’外国友人的生活。”在汉语教学中,语言的差异,是一大绕不开的难题。外派教师和志愿者们通晓的英语,和当地通用的葡萄牙语存在明显的差异。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为此开设了葡语培训班,让大多数外派的教师和志愿者掌握了基本的葡语交流技能。周富强还时常对中国教师和志愿者进行引导,让其充分融入当地文化氛围,理解、接受和学习当地文化,并加强和本土老师的沟通与协作。同样,在葡萄牙波尔图当地有许多太极拳俱乐部,易宗勇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在波尔图大学孔子学院开设太极拳班,让本地爱好者向学生教授拳法。这些措施使语言问题得以迎刃而解,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陈志远(右二)参与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的学生表演

孔子学院根据当地学生的不同水平层次开设了不同深度的汉语教学课程。在本科教学阶段,佛大孔院与我校中文学院密切合作,在提供涵盖汉语听说读写等基础课程的同时,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还提供了高级汉语视听说、中国文化讲座等文化大餐。

孔子学院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培养应用型人才。佛大孔子学院将汉语教学融入当地经济贸易发展大局,面向社会开设适合企业的汉语课程。如面向佛得角工人开设了工程汉语课程,“汉语教学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周富强强调。

孔子学院积极开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中华文化推广活动。在秘鲁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所在的秘鲁阿雷基帕城市节日狂欢游行中,孔院师生准备中华文化特色花车,表演舞龙舞狮,宣传孔子学院。渐渐地,中华文化吸引了当地人的关注与赞赏,在当地掀起了“中国热”的浪潮。

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舞台,也在圣玛利亚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清幽雅致的校园里落地生根。乒乓球是陈志远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每当和记者谈起乒乓球时,他的眼里总是泛着雀跃的光。每周五,陈志远都会来到孔院的乒乓球桌前,拿起那个巴掌大的球拍,在乒乒乓乓的碰撞声中享受一场大汗淋漓。乒乓碰撞清脆悦耳,执笔点墨翩若惊鸿,剪纸传情栩栩如生……在孔子学院,中华文化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世界各地的人们。

七家孔子学院(课堂)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活动

畅想:为中外文化交流系上更紧密的纽带

在中国话语权逐渐提高的今天,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孔院人共同的使命和期盼。

作为一个老广外人,回顾学校的发展历程,周富强深切地感受到,要想取得进步和突破,就必须在细节上不留余力。2017年,周富强刚刚担任中方院长时曾表示,会竭尽全力把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建设为非洲最好的孔子学院。目前,学院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需抓住细节问题从多个层面推动孔子学院的持续发展。“学院的教学资源还较为薄弱,希望未来建立教学资源库,同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在未来,我们的目标是在当地组建高水平的本土汉语教师队伍。”周富强说到。展望未来,佛得角大学孔子学院的教师们将会继续坚定信念,将汉语教育提质增效,充分让学生在学习中受益。

在两所孔子学院先后任职后,易宗勇深刻地理解到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他提到,我校领导及广大师生都身体力行参与文化的传播,从建设孔子学院到参与交换交流项目,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添砖加瓦。他还强调,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地耕耘和努力。他认为,一定要发挥好孔子学院作为文化传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要通过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华人华侨资源等手段促进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留学生也是重要的力量。在陈志远眼中,留学生好比两国文化交流的桥梁——他们将两国的优秀文化展现给彼此,以此破除双方可能存在的刻板印象。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成为阻挡中秘两国留学生往来的一道难关,许多取得留学资格的学生只能通过线上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知识。作为曾受邀参加广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与钟南山院士面对面交流的留学生,陈志远鼓励留学生们不要受限于上课方式,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汉语、学习中华文化。正如他最喜欢的成语“凿壁偷光”背后的意义一样,“如果你想来中国进修,不论现在是线上还是线下上课,最重要的是坚持学习。”对于自己的未来,陈志远有着清晰的规划。“我希望能留在中国工作”,他的眼里充满着向往,“如果我不能留在中国,我也会找到一家海外的中国公司工作。”

文化可载道,文化可传声,文化可化人。亚热带的季风继续从广外穿堂而过,带着周富强、易宗勇等无数教育工作者的期盼,卷起中华文化走出国门的浪潮。孔子学院伫立在世界各个角落,悄无声息地带动越来越多如同陈志远一般的外国学生们感受、学习中华文化,助力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得更加深远、更加广泛。

【】

中国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 510420 (白云山校区) | 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小谷围广州大学城 510006 (大学城校区) 

© 2011 gdufs | | 总机:(020)36207878 | 报警电话: (020)36206999  | 网站维护: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网站地图